News

动态资讯

幸福在身边

他在成都喝茶,茶馆在他画笔下发光

发布时间:2020-10-26 14:57阅读次数:

01

如果一个外地朋友向一个成都人询问哪里最能代表成都,那他多半会被安利去茶馆。


成都人身上几乎都带着一股茶馆情结,年轻人们把这种情结重新赋予生活美学的价值,在成都泡茶馆,是一件既市井又具品味的事情。



而对于老辈子茶客来说,茶馆是成都的“信息流通中心”,茶客们在这里交换信息,哪里的桥被洪水冲倒在哪一年,哪家的茶铺搬去了另一条街,谁在河里救了什么人,哪位名家的后人又曾出现在哪个场合,玄妙的、古怪的、曲折离奇的……


这些真人真事,有的是茶客们亲眼所见,有的是他们从别的茶馆亲耳听来,老茶客又把信息讲给新茶客听,人来人往,信息和故事在茶馆中存在、流动,源源不绝,茶馆也因此得以更新迭代。


这里接着成都最老旧的地气,却又暗藏人物,百盛不衰,谁都可以成为茶馆中的客人,谁也都可能成为茶馆中的故事。


向叔叔就是茶馆的常客,他去喝茶,去摆谈,去和朋友聚会。更重要的,他是一名画家,成都的茶馆,是他的画作中重要的主题之一。



02

认识向叔叔,是因为她的女儿大象姐姐,大象姐姐是个手工达人,她自制的玩偶和摆饰,在成都的手作圈里小有名气。


大象姐姐有天聊到自己的画家父亲,大家称呼他向叔叔,据说他有几十个速写本,年过七旬的老人,画遍了成都大大小小的茶馆,这个信息迅速引起大家的好奇。说起来也奇妙,那次摆谈刚好也发生在某次喝茶的场合里。


我有幸看过向叔叔其中一些速写本,在大象姐姐的工作室里,工作室隐藏在双楠某老式居民区的楼栋里,9月末的成都,空气里都是桂花的香气。


初看到速写本的那一刻,让人想到记者的手记,又想到小时候看的连环画。








速写本经过频繁的使用已经显得有些陈旧,翻开是另外一个世界:


树下的茶桌上摆着热水壶,盖碗三五盏,低矮的雨棚,抽烟的男人,带娃的女士,拄拐棍的老人,弹琵琶的演员,斜靠椅子的观众……


从全景到特写,茶馆,茶馆里的人,姿态各异地跳到眼前,场景、人物和行为都被收录进向叔叔的速写本里,满满当当的线条画,一直画到本子背部封面的硬壳上。






向叔叔画画,却像个忠实的记录者。有的画页里还特意被他配几行小字做注解,画得随意奔放,字也写得舒展潇洒。


一场牌局,他配字,“巴锅赢得多,巴锅是大哥”(“锅”是四川话“哥”的发音)。


跟一对老夫妻聊天,他写个打油诗,“史大姐安大哥,今生结缘有吃喝,谁说安史不相和,今世并非马嵬坡。”


落座茶馆的人,都会逐渐“液化”,腿往前伸,或是跷二郎腿,准确地说是叠搭着两条腿,以一种松散中透着豪迈的姿态,七扭八拐地摊坐在条凳和靠椅上,讲话也只是伸个脖子扭个头,最多小弧度翻个肩膀,身子绝不离开椅背。这是专属茶馆人的姿势,只有牌局陷入酣战时,才会让他们一个激灵直起身来。





还有那些烤火的人,扒着门柱听故事的人,摆龙门阵突然争得面红耳赤的人,隔壁被吸引扭头看热闹的人……


形形色色的人,神态各异的人,全都被向叔叔描画下来,像一张张胶片,沉淀着茉莉毛尖的味道。

03

向叔叔本名永清,字滴水,他说这个名字是父亲取的,希望他为人清明、做事坚持。


他本是遂宁人,年轻时进过川剧团,做过文艺兵,遇到过几个教画的恩师,把他从儿时就热衷的写写画画带入系统的绘画中来,人到中年考进徐悲鸿画室,师从这位画坛大师的弟子,才真正意义上成为一名画家。


年轻时的向叔叔


90年代,向永清从画室毕业,临别北京前举办了一场个人画展,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开办画展,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卖出自己的画。一个英国人出价5000元钱买走一幅以汉字“忍”为原型创作的水墨画,英国的朋友看不懂汉字,却十分喜欢画作飘逸奔放的感觉,连价格都没问就买走了。


那时候的向永清不会想到,很多年后他常常想起那幅画,他说那可能是他画得最顺利的一幅画,他也常常对那个买走画的人感到遗憾——当年因为卖出画开心得过了头,以至于忘记留下买画朋友的联系方式,只知道他着急离开中国回到英国家乡。


关于画画,向叔叔有科班经历,又不算是科班出身,他的画也绝不属于所谓的“学院派”路线。



图|向永清《生命之歌》


图|向永清《十五的思念》


被徐悲鸿画室录取的时候,他已经45岁,无论放在哪个年代都算是最特别的存在。


1993年,向叔叔带着自己的画作,和身上唯一的100块钱,踏上去北京的列车,徐悲鸿的弟子、当时负责画室教学工作的戴泽教授,看过他的几幅画后,当即决定把他留下。


让戴泽先生决定录取这位“中年”学生的画作中,有一幅叫做《浴》的油画:清早的江边,远处的建筑笼罩着蓝色的雾气,仿佛还没有苏醒,几位船工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,太阳升起,金色的阳光洒下来,沐浴在船工的额头,粼粼的江水上,半明半暗的矮房屋顶……


向叔叔说,画这幅画的那天,让他想起自己的父亲,这个一生清贫、却始终支持儿子绘画兴趣的老人,在最艰苦的年代,被发配到江边拉船。


很多年后,《浴》获得了很多美术奖项,向叔叔在讲述油画背后的故事时,却依然显得有些激动,时不时皱眉,眼神中不经意透出隐忍酸涩的光芒。



图|向永清《浴》


04

看向叔叔的油彩画,像是被拉进一座缤纷葱郁的花园,感官和触觉都被明亮的色彩裹挟。他的画多写意,虽然是油彩,却有种水墨画的韵味,让人身处其境。细碎的颜色晕染铺设,粗犷自由的笔触,勾勒出景致和细节,他画里的树,总是宣示着一种拼命向上疯长的动感。


那种张扬的、肆意的、毫不含蓄的色彩喷涌在虹膜上,一点儿不给眼睛开小差的机会,恨不得连嘴也给你封上。在向叔叔的笔下,再忧郁的人物,也有最热烈的色彩。



图|向永清《古老街道》


图|向永清《金秋时节》


图|向永清《山雨》


在普通人看来,艺术家们总是自有一派自己的章法,向叔叔对于自己的定位却是再寻常不过的“勤奋”。


并不是指为画画付出了多少努力,而是一种根植于血液的用画笔表达一切的情结,所以他泡茶馆画画,钓鱼也画画,游山玩水画画,连陪孙女逛公园也忍不住落笔画画,生活的一切都是他采风取景的素材。



图|向永清《抗震救灾》


尤其他的戏剧人物画,大概源于年轻时川剧团的经历,向叔叔说自己脑海里有数也数不清的关于剧团的场景,可以“画一百幅,每幅都不一样。”



图|向永清《闹元宵》


图|向永清《李逵探母》


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女士这样评价他的画:向永清先生的戏剧人物画生动传神简练,色彩明快具有独特风格,乃难得之佳品也。


在平面的画纸上,凭借色彩的拼搭和笔触的变换,那些长髯、挑眉、嬉笑、怒目、挥刀……仿佛都带着生命,下一秒就要穿透宣纸,五光十色地挥舞到你的跟前来。



图|向永清《霸王别姬》


图|向永清《别宫出征》


向叔叔坚持画画就该带有生命,带有节奏。在某种意义上,它们组成了向叔叔本人,画面里有他数十年人生的见证和感悟。


生命和记忆、茶馆、戏台、大树和晨曦,会以这样的方式永存。



城市的历史

其实是人的历史

人的痕迹构成城市

城市也因为拥有人而变得生动扎实

教育不是照本宣科

教育在于发现、观察和感知

跟「春天里」一起

Citywalk

发现人、发现城市、发现生活的魅力




编辑 丨 江江
审稿 丨 奔跑的大悦悦

文中图片系向永清个人创作影印版,
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。


Copyright © 2018 春天里幼儿教育机构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ed by Wanhu

备案号: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