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
动态资讯

幸福在身边

我们怎样跟孩子谈审美

发布时间:2020-09-26 16:48阅读次数:


成都有一条名为“桂花巷”的小街,顾名思义,桂花巷就以桂花著称。像往年一样,桂花巷本该在这个季节迎来满街桂花飘香,可惜今年成都人感受不到这份美好了。因为一场施工改造工程,桂花巷二十多株桂花树在今月初被全部砍光,这件事在成都引起不小的“众怒”,有本地媒体评论,施工队砍掉的不是桂花树,而是“成都人的审美”。


为何说是审美,除了让街巷名副其实的桂花树,还有桂花巷300余年的历史,著名作家李劼人也曾经在这条小街上居住过,在这个意义上,桂花巷的桂花就不再仅是一种植物,而是一种文化的体现。哪怕一个最不了解成都的外地人,如果知道那里紧邻着宽窄巷子,是“成都味”最浓的地方之一,大概也能理解成都人为什么对桂花巷的桂花被“砍光”感到万分惋惜。

我们为什么总跟“美”过不去?


似乎每隔一段时间,关于“中国式审美”的批判讨论都会引起新的舆论发酵,引起批驳现代国人审美能力不足的“证据”更是屡见不鲜:统一的街头招牌,奇葩的城市建筑,山寨的电影节海报,浮夸的各种“辣眼睛”设计……


幸运的是,随着现代教育的进步,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反思,过去的教育体系中关于审美教育的缺失。


审美缺失带来的影响,小到自主审美品位的趋同,跟风复制一种被认可的美,不包容各式各样的美;大到对美的破坏,比如被砍光桂花树的桂花巷,比如某地石窟大佛修复过程中惨遭的“配色毁容”。


审美这件事,尽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善,这是一种对于美感的认知与习惯的养成,与其说是一种教育,不如说是一种文化氛围的构建,需要花费长时间的努力。


如何培养这种氛围和习惯?


最紧要的就是从下一代、从孩子们开始培养起。


而这其中最直接最简单、不受地域限制,且如今越发受到全世界流行的一种方式则是,绘本阅读。


绘本一词,来自英语“picture book”,也称图画书,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,统和了视听觉,是“人生第一本书”,是“图文合奏的艺术”,是儿童成长之梯,是最能够让读者进行建构的书籍。